OpenStack基本每年都会有很大的变化,2016年,也不例外。下面总结我所看到的变化。
从企业的社区贡献,其实可以分析出它们在OpenStack投入的变化,根据Stackalytics统计分析,可以对比2015年到2016年人员上的投入变化。
图1 部分OpenStack投入情况我们看到除了Rackspace之外,其他各大公司在OpenStack的投入上都有增加,HPE由于刚从HP拆分出来,投入变化比最大,但实际上HPE由于自身战略问题,可能明年会在OpenStack方向上有调整。Mirantis和Intel在2016年的两个版本也加大近一倍的人员投入,IBM和Radhat也有稳步的增长。其次是日本的两家公司NEC和Fujitsu,在OpenStack上面的投入也很大。
OpenStack基金会为了加大OpenStack对企业的影响,也做出了很大的调整。从2017年开始,OpenStack的版本发布从以前的4月、10月,改成2月、8月,把OpenStack峰会拆分成两个会议,一个开发者会议PTG(Project Teams Gathering),在版本发布后,马上就举办,一个用户大会,在五月份举行,这样OpenStack企业,可以有3个月的时间来完善新的版本,用户可以在大会上看到和了解到最新版本的特性。看来OpenStack基金会时刻都在关注用户反馈,一切为了用户方便。
图2 PTG和OpenStack Summit及版本发布时间表
图3 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国内OpenStack市场热度在持续升温。随着今年新批准了7家中国企业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黄金会员,黄金会员的24个席位里,1/3是国内企业,分别是华为、中国移动、中国电信、九州云、浪潮、中兴、EasyStack、有云。其中除了3家OpenStack创业公司以外,其他五家,都是各自行业里的巨无霸。如果再加上台湾的两家黄金会员,大中华区已经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。
这么多国内企业申请成为基金会黄金会员,也说明国内的企业经过了多年的教育后,对OpenStack社区有越来越高的认同度,同时也说明OpenStack基金会的黄金会员批准机制并不是“唯利是图”。
OpenStack的代码贡献,其实也是符合二八原则,百分之八十有用的代码,都来自10~20%的社区贡献者,目前大部分项目的代码,都是Core team完成。2016年国内OpenStack Big Tent项目的Core数量,有了大幅增长。目前国内core数量最多的是华为和九州云,都是6个Core。不过中国总共30个左右的Core,在OpenStack社区几百个Core的总数里所占比例还有待提高,这也是众多国内企业积极努力的方向,Upstream first,努力提高中国开发者在国际开源社区的话语权。
华为向社区提交的Tricircle项目,实现OpenStack级联的功能,实现大规模的OpenStack统一管理,经过了2年努力,通过和社区、OpenStack技术委员会的不断交流,终于获得了认可,在2016年11月份,正式纳入的Big Tent项目。这其实也是一个里程碑事件。
国内参与OpenStack贡献的企业多起来,社区的互相合作,也成为一种趋势。Kolla通过Docker来部署OpenStack的项目,国内OpenStack公司如九州云,也认准这个方向,积极参与,互相合作,把Kolla变得更加完善,最终服务客户。
2016年OpenStack圈里最有名的一个收购案例就是Mirantis收购TCP Cloud公司,收购目的就是为了补救当前公司在OpenStack容器化的短板。
当然NFV的发展离真正成熟还存在一定距离,而OpenStack并不是NFV的全部,比如MANO模块,所以OpenStack推出了Tacker项目以弥补这一块短板,从L版开始孵化,M版本成为正式项目,只有博科、九州云、德国电信、NEC等几个参与者,到了N版本已经吸引了非常多的厂商投入,像华为、中兴、Redhat这些专攻运营商的企业也积极跟进,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。
图4 2016 Tacker主要厂商总的来说在2016年,OpenStack的发展和机会并存,接近中场,国际大厂们开始进行洗牌和盘整,日本和中国公司随着本土市场的成熟,后来居上的势头很猛。和容器整合成为OpenStack供应商们技术角逐的终点战场,而OpenStack的NFV之路则逐渐开始明朗,并且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