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序员人生 网站导航

对话大神Scott Shenker:从物理博士到SDN's Uncle

栏目:互联网时间:2014-09-16 15:51:15

6月4日在南京未来网络谷举行的 “2014中国未来网络产业高峰论坛”中,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的Scott Shenker教授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Scott Shenker是美国工程院院士,SDN运动的主要开创者之一。他是2008年 OpenFlow奠基性论文的作者之一,也是ONF(开放网络基金会)的联合创始人,2007年还与Martin Casado和Nick McKeown共同创建了对SDN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创业公司 Nicira(2012年被VMware以12.6亿美元收购。他还是伯克利AMPLabs的成员,近年来在大数据领域贡献颇多,Spark的创业公司Databricks他是创始人之一。另外值得特别提出的是,他是计算机界 论文被引用最多的学者。他的学生――Google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的技术负责人刘俊达(Junda Liu)这样评价他:“重新定义了我的世界观里人的概念,通俗地说就是‘神一样的存在’”。

我(包括其他学生)从没有见过他吃午饭,而他可以早上7点来晚上6点走,中间上课、辅导、讨论、开会,没有空闲。――刘俊达

由于这位大神级的人物难得来一次中国,一天的会议中,Scott的日程被安排的很紧,除了一场主题演讲外,Scott还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。下午在接受CSDN采访时,Scott依然神采奕奕,他语速很快,思路清晰,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充满了激情。


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、ONF联合创始人 Scott Shenker

在计算机科学界有着这么多光环,然而Scott并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,他说自己从来没上过计算机科学的课程,甚至不会写程序。1983年Scott在芝加哥大学拿到了 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,之后的14年,Scott在Xerox公司工作,在这期间,Scott的研究方向转向了网络。他说:“ 之所以爱上网络,是因为我在学物理的时候就喜欢研究复杂系统的行为,计算机网络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可以看到这些机器的群体行为,我对每个计算机上发生的事情并不关心。 ”在那里工作的时候,Scott每隔三个月都会去Alan Demers的办公室,他们会一起研究很多有趣的话题,比如“ garbage collection”。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就借鉴了两人合写的论文《Mostly parallel garbage collection》。

“怎样选择你的研究方向?大部分人都会说根据学术深度或潜在的商业价值等,而我是首先选择一起工作的人,接下来才选择的研究方向”

Scott认为Alan Demers是他在Xerox遇到的最聪明的人,他喜欢跟这样的人一起工作,这也是他选择研究方向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,比如Martin Casado和Ion Stoica都是很了不起的人。

在外人看来,Scott有着超强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判断力,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是“计算机科学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作者”,因为只有开创了大家都跟着的新方向,才能有高引用。然而,Scott认为自己选择研究方向的的标准就是兴趣:“每当谈论起这个问题时,我是否充满活力,我是否会因为这项工作而由衷的感恩。”Scott说自己很幸运,进入网络领域比较早,可以追随自己的兴趣,也没有出版论文的压力。但是现在这个领域的学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出版论文,而不是做一些有趣的事上。

“你可以说是SDN之父了”
“我最多是SDN的Uncle,Martin才是SDN的Father”Scott幽默地回答。

2007年左右,对于Scott来说,最有趣的事莫过于Martin Casado(从其学术主页的照片就上可以看出,Martin是一个很有趣的人)的疯狂想法:如何协调全球网络的流量,改变整个互联网的架构?Scott当时认为没有人会为这种想法买账的,因为大家更关心企业级的网络如何控制。所以他们第一篇论文《Ethane: Taking control of the enterprise》的内容是将Martin的想法在企业网络中实现,在这篇论文中网络被分为一个构建其的物理层,和一个负责控制的专有的应用层。后来,他们们意识到在控制层面上应该提供一个更为通用的接口,从而在其上可以构建任何功能,这才是软件定义网络的诞生。

接下来,就是震惊网络界的大作OpenFlow的问世,Scott认为OpenFlow为SDN提供了标准,各大厂家都可以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去玩。所以,在2011年Nick McKeown和Scott成立了非营利性组织ONF,致力于软件定义网络及OpenFlow技术的标准化以及商业化。

相对应的,2013年思科和IBM联合众多厂商成立了OpenDaylight组织。他们认为OpenFlow并不能实现所有的SDN理念,而OpenDaylight的厂商可以提供这些扩展的功能。在采访中,Scott承认了这一点,他认为目前SDN仅仅是简单的包转发,OpenFlow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功能。但他也认为对于SDN来说,更重要的是实现硬件的“自由”,这无疑是对OpenDaylight叵测居心的有力反驳。目前Scott正在致力扩展SDN的概念和实现硬件“自由”的研究,他提出了SDNv2的概念,并在大会的演讲“The Dawn of Nimble Networking……”中进行了详细阐述。

首先SDNv2相比SDN发生了三个主要变化:


第一,分离网络边界和网络核心,让网络核心专注于报文发送,而访问控制和隔离功能则由网络边界来完成。显然,网络核心必须负责报文发送,包括组播和服务质量(QoS),而其它工作由网络边界来完成。并且所有边界交换机都应该是软件交换机。


第二,合并Middlebox。操作者为数据包制定通道,将流量类型映射成必要的步骤,例如将L2、L3网络以及缓存利用起来。SDN平台在网络边缘调用middlebox。


第三,SDN服务虚拟化,运营商提供第三方服务。我在和美国、欧洲的运营商交流时了解到,他们正在面临静态构架,以及成本不断提升的问题。他们需要一些新的收入的来源,提供第三方服务可以做到。


现在的SDN是我们五年之前提出的,并不是一个最终的概念,这当时事实上是我们的猜想,并不是一个最终的产品,最初NOX+OpenFlow的概念实际上将SDN狭隘化了。同时,SDNv2也不是最终的产品,只是比SDN更加完善和灵活,而且容易部署,互联网架构也变得更加灵活。

Academics get paid for being clever, not for being right." -- Donald Norman.

这次的中国之旅,最令Scott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学术和产业结合的紧密程度。他认为这好坏参半:首先,学术研究会被商业所束缚,技术研究人员不再醉心于天马行空的设想,当下看来或许是最能产生价值的选择,但长远来看,未来的创新也被阻塞了。Scott还认为中国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做网络架构的时间不长。就像Donald Norman的名言“出版论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,并不关心其实现”。架构则更看重正确性,而不是聪明。美国早期有很多从事网络架构研究的人,尤其是David Clark,他是单纯从学术角度考虑网络架构的鼻祖,这项工作比单纯优化网络要复杂很多。设计是上层更高级的工作,但是在中国在这方面的积累不够。

但是不同的形式有不同的优势,学术的研究会很容易在实际中应用,Scott说自己研究了很多中国的网络,相当地精致和先进,而且有很大的用户群体,这一点和美国相比有很大的不同。中国有丰富的产业资源,投资巨大,也可以做到大规模的真实部署。

不知道这里面是否也包含着Scott对Martin的遗憾,因为2012年Nicira被收购后,两人也没有了学术上的合作。(从http://www.eecs.berkeley.edu/Pubs/Faculty/shenker.html上可以看出)

Scott认为在未来的5年中,大数据和SDN都是值得研究的热点,可以在两者中进行选择。但是,Scott还是认为选择真正的兴趣所在才是最重要的。

相关资料下载:

Martin Casado:Elephants and Mice

Scott Shenker:The Future of Networking and the Past of Protocols

大神去年在斯坦福大学授课的视频(请自备云梯)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新技术推荐